合理的武将站位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布阵的核心在于根据兵种特性和技能效果进行位置分配,步兵与盾兵必须布置在前两排,承担吸收伤害的职责;弓手和谋士则固定在后两排,确保安全输出;骑兵类武将可自由布置在16格内任意位置,发挥突袭或拦截作用。布阵时需通过主将图标左上角的兵种标识快速识别类型,避免误操作。
武将站位需遵循攻防协同原则,前排应配置具有嘲讽或减伤技能的盾兵如孙策、夏侯惇,中排放置具备群体控制能力的武将如陆逊,后排优先安排高爆发弓手如黄忠、太史慈。骑兵单位如张辽可针对敌方薄弱路线进行穿插切割,轻骑兵尤其适合突袭后排。布阵过程中可直接拖动未上场武将替换已有位置,或将其拖出场外实现下阵操作。
军师技能释放位置直接影响战局走向,黄月英的八极阵图需覆盖敌方关键输出单位,郭嘉的群体控制技能则要把握敌方集结时机。当面对不同流派时,需动态调整站位策略:对抗黄巾流时应将AOE输出集中于召唤物生成区域,应对五虎上将流则需用盾兵格挡赵云、马超的直线冲锋。布阵界面右侧的实时战力对比可作为微调参考。
武将之间的羁绊效果会强化特定站位组合,五子良将同时上阵可激活攻击加成,吴国弓手阵容需要保证孙尚香与甘宁处于同排。特殊武将如张辽的横竖排强化效果,要求相邻位置布置主力输出单位。当主力武将达到六星时,其技能范围变化可能改变原有站位逻辑,需重新测试最优布局。
后期阵容需考虑装备与武魂的加成方向,拥有弓箭攻击加成的红武魂应优先配置给后排弓手,防御类武魂则分配给前排盾兵。跨服竞技等特殊玩法中,可预先保存三套不同站位方案,针对速攻、持久战、BOSS战等场景快速切换。布阵完成后务必通过演习功能验证实际效果,观察骑兵突进路径和技能覆盖范围是否符合预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