舰队距离的计算与战术执行密切相关。游戏采用吉米(GM)作为距离单位,常规航行与曲率航行的切换机制直接影响舰队移动效率。增援功能的最远距离限制为3000吉米,超出此范围需通过中转站分段航行。理解这一基础规则是优化舰队调度的前提,尤其在跨星系作战或资源采集时,距离测算误差可能导致战术失效。
舰队移动速度由编队中最慢的舰船决定,因此高速舰与低速舰混编会显著拖累整体机动性。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等重型单位通常建议通过增援方式加入战场,而非直接编入主力舰队。曲率航行需满足目标计划圈内有己方建筑或舰队的前提,但增援会强制终止曲率状态转为常规航行,这种机制要求玩家在长距离行军时需提前规划中转节点。
采矿平台与前哨站的布局同样受距离限制影响。矿场连接机制中,仅基地迁移至矿点附近才能激活连接收益,而前哨站对其他资源点的连接则直接生效。采矿平台的加成范围有限,且仅对同盟成员开放,这导致矿区争夺时常因距离控制引发冲突。工程舰与运输舰混编可提升采集效率,但需注意仓库容量与航行时间的平衡。
攻城作战时,中立城市的守卫舰队刷新规则与距离判定密切相关。同盟集结的舰队若过于集中会导致路径堵塞,而分兵行进又可能因策略值耗尽停滞。建议采用高速侦查舰先行标记+主力舰队曲率跟进的战术,既能规避封锁圈拦截,又能精确控制攻城时序。需3000吉米外的目标必须依赖中转站实现分段曲率跳跃,否则将被迫转为耗时更长的常规航行。
舰队撤退与维修的距离逻辑同样值得关注。战后返航若未启用工程局加速,敌方可能通过航行轨迹反向定位基地坐标。预制模块无法在远征途中维修舰船的特性,进一步凸显了距离管控对持续作战能力的影响。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游戏内距离管理的立体框架,需要结合实时战况动态调整。